海南日報記者 周月光 通訊員 陳海清
(資料圖片)
服務南繁,做強種業,扛起國家戰略使命。海南自貿港建設以來,樂東黎族自治縣南繁事業迎來高質量發展,在新品種研發、基礎設施建設、南繁產業發展等領域取得突破。
新品種研發不斷突破
國家在海南劃定南繁科研育種保護區26.8萬畝,其中樂東有8.8萬余畝;國家劃定南繁核心區面積5.3萬畝,其中樂東有2.3萬畝。每年冬春季節,來自全國各省區市近300家南繁育制種單位的4000多名科技人員來樂東從事南繁工作。
近年來,樂東南繁育制種快速發展,水稻制種面積占全省26%,玉米制種面積占全省15%,形成以水稻、玉米育制種為主導,其他熱帶特色水果蔬菜南繁育種為補充的種業發展格局。
河南農業大學南繁研究院副院長王志強告訴海南日報記者,海南自貿港建設以來,河南農大立足樂東南繁基地,成功選育豫單807、豫單888、豫單9966等玉米新品種26個;豫稻16、豫稻27等水稻新品種5個,全部成為生產中的重要品種,為國家糧食生產作出積極貢獻。另外,還選育出金富175辣椒、豫瑞988番茄、水果甘藍等79個蔬菜新品種。
在保障國家種業安全的同時,依托南繁平臺,樂東積極推動南繁科研成果就地轉化。3月24日,海南福康安農業開發有限公司以“公司+合作社+農戶”的模式,推廣河南農大選育試種的“水果甘藍”,有望為海南農民增收提供新途徑。
南繁設施建設全面推進
擔負國家南繁重任,樂東加快抱孔洋南繁配套服務區、南繁高標準農田、南繁水利設施、國家雜交水稻良種繁育基地等多個項目建設。
“我們這個配套服務區,共建設58棟樓,目前已經開工53棟樓,其中47棟樓已經封頂。”3月25日,樂東縣南繁科研育種基地(抱孔洋)配套服務區項目負責人左儀紅說,項目計劃今年8月竣工。
根據《國家南繁科研育種基地(海南)建設規劃(2015—2025年)》要求,抱孔洋南繁配套服務區項目建設高端服務型、科創研發型、產業落地型、綠色低碳型、數字經濟型的農旅融合南繁服務區,項目建成后將全面改善樂東南繁科研、生產、生活等基礎設施,為樂東南繁事業高質量發展提供保障。
種子烘干能力不足是制約海南種業發展多年的瓶頸。樂東縣國家雜交水稻良種繁育基地項目建設,將推動海南種業高質量發展。
據介紹,該項目由袁隆平農業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投資分為三期建設,一期2021年1月開工建設,2022年3月建成并投入使用,年烘干種子能力300萬公斤。
樂東縣國家雜交水稻良種繁育基地項目負責人吳湘玲說,該項目解決海南制種產業烘干設備短缺的問題,提高海南種業“機械化、規模化、集約化、標準化、信息化”水平,縮短與國際種業巨頭的差距。
聚焦南繁建設高質量產業園
聚焦南繁產業發展優勢,樂東以南繁種業為主導產業,編制《南繁種業省級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產業園(2022-2024年)創建實施方案》,獲得省農業農村廳批復。其中,海洋南繁種質科技產業園建設已經啟動。
位于樂東縣黃流鎮多二村海邊的海南東方之星生物科技公司繁育基地,建有300口養殖水池,養殖各式各樣新奇特魚類。“我們將各種富有營養與觀賞性的名貴海水魚進行繁育,不僅帶動全省養殖戶養殖新奇特魚類,也讓更多人認識、品嘗到各種魚類食品。”該公司有關負責人說。
建設南繁省級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產業園,樂東縣系統謀劃一批基礎性、全局性的重點工程,共計21個項目,包括科研平臺打造工程、科研基地建設工程、公共服務提升工程、科研成果轉化推進工程、綠色發展示范工程等六大工程。
按照“一年見成效、兩年出亮點、三年基本成型”的總體安排,樂東力爭經過三年創建,實現南繁產業創新力、競爭力和全要素生產率大幅提升,初步建成“研育繁制種”保障服務區、現代種業全產業鏈創新發展示范區、南繁硅谷育種創新成果轉化示范區、鄉村產業振興引領區等四大功能區,構建集“育、繁、產、銷、服”于一體的南繁種業省級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產業園。
樂東縣有關負責人說,為進一步推動南繁事業高質量發展,樂東創新思路探索南繁“政產學研”新機制,將與河南農業大學、海南魯坤集團聯合成立南繁研究院,在更好地履行國家賦予的南繁使命同時,加快南繁科技成果落地轉化,為樂東鄉村振興注入新活力培育新產業。
(海南日報抱由3月28日電)
標簽:
營業執照公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