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大河財立方
一只發行規模超過10億元的混合型基金,半年零收益,超過八成的資產是現金——這種較為罕見的情景,卻出現在一名績優基金經理的麾下。
近日,大成基金的基金經理徐彥,因為一只新發的基金久久未建倉,被推上了風口浪尖。公告顯示,這只新基金“大成興遠啟航”發行于今年3月11日,然而從3月至9月,上證指數從3400點拉升至3800點,該基金的凈值卻猶如“躺平”一般,單日漲跌幅基本在0.1%以下,基金資產中超過八成為現金,股票占比不到1%,一直到9月10日還是負收益。社交平臺上,陸續有投資者開始質疑徐彥“踏空”了半年行情。
(相關資料圖)
不過,規定期結束后的幾個交易日,該基金出現了明顯大于此前的單日波動率,這或許意味著,徐彥終于在6個月的規定期結束前“壓哨”建倉。
半年回報趨近于零
10億資金“空跑”半年
招募書顯示,大成興遠啟航在發行前的認購金額達到13.25億元,這或許很大程度上倚仗了徐彥的個人效應。
“長期”“穩健”,都是徐彥身上的標簽。Wind數據顯示,徐彥擁有接近20年的證券行業從業經歷、13年的基金經理從業經歷以及1年短暫的私募基金經歷。截至9月12日,徐彥在管基金8只,平均年化回報達到13.82%,是市場中較為稀缺的“雙十基金經理”(從業經歷達到10年、年化回報大于10%)。
以他管理的代表性基金大成睿享為例,該基金成立于2019年12月30日,截至目前已經連續五年實現正收益,尤其是在2022年—2024年A股震蕩期間,徐彥不僅跑贏同類基金和大盤指數,更是為投資者逆市博取超額收益。
通過優異的業績,徐彥所管理的基金規模在2023年第二季度突破百億元,隨后一路上升,截至2025年第二季度末,已達到193.67億元。
不過,在大成興遠啟航的表現上,徐彥卻讓投資者和市場感到有些陌生。半年報中顯示,截至2025年6月30日,大成興遠啟航的資產配置為股票0.72%、現金84.95%、其他資產15.09%,其中股票資產里,只配置了兩只個股。
接近空倉的資產配置,也讓基金在長達近6個月的時間里,凈值畫出了一條平滑的直線,引發投資者集中質疑徐彥“踏空”了行情。在二季報和半年報中,徐彥表示,自己仍未開始大規模建倉,未來將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建倉。
《公開募集證券投資基金運作管理辦法》規定,基金管理人應當自基金合同生效之日起六個月內,使基金的投資組合比例符合基金合同的有關約定。其間,基金的投資范圍、投資策略應當符合基金合同的約定。
截至6月30日,大成興遠啟航的規模為9.89億元,較成立時的13.25億元縮水25%。部分持有人出于對徐彥投資風格的理解與長期信任,選擇繼續持有觀望。
基金經理認為時機不佳
為何公司仍執意新發基金
盡管不少徐彥的擁躉對空倉半年的操作仍然保持耐心,但也有市場觀察者分析,大成基金和徐彥的這種做法,仍是對投資者不負責任的表現。
“資金在活期賬戶或銀行存款里起碼還有收益,但在基金里,不但沒有收益,還要付出相應的管理費,相當于不賺反虧。”社交媒體上的一名投資者表示。
一直以來,徐彥在定期報告里的“小作文”是他的個人一大特色。在大成興遠啟航的二季報和半年報里,徐彥的表述則令人深思:“本基金沒有操作的原因是:其他基金自成立以來已有一定浮盈,且凈值基本在歷史新高附近,本基金則是從零開始——坦白說,這里的問題并不只是有沒有浮盈作為安全墊,而是我得有多大的突破才能接受一個完全不同的出發點。其他基金的最終業績說明判斷股價漲跌始終不是我的強項。”
對于這樣的說法,投資者卻并不買賬,他們表示,出于信任購買這只新發基金,而基金經理管理的其他基金有收益,和這只新基金的投資者毫無關系。
還有一名投資者詳細羅列了幾個關鍵時間點。在基金開啟發售的2024年12月13日,上證指數收盤為3391.88;發行的2025年3月11日,上證指數收盤為3379.83;進入9月后,上證指數已經站穩3800點,在此時被迫建倉,就更是違背了徐彥所宣稱的原則,后續投資者的收益也難被保障。“既然徐彥認為今年并非良好的建倉時機,為何大成基金卻仍要新發這只基金?”該投資者表示。
9月18日,大河財立方記者嘗試致電大成基金,詢問市場對于該基金的諸多質疑,但截至發稿前未獲得對方回應。
責編:史健 | 審校:張翼鵬 | 審核:李震 | 監審:古箏
標簽:
營業執照公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