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智能體作為一種新興的技術范式,正在金融科技領域展現出成為下一代核心競爭力的潛力。銀行業面臨客戶需求日益多樣化、運營成本持續上升,行業競爭不斷加劇等挑戰,更需要引入高效的技術手段以提升服務能力和運營效率。

以下內容為新華財經報道原文

宇信科技CTO張寧:AI智能體將成金融科技領域核心競爭力


(相關資料圖)

新華財經北京9月4日電(記者吳叢司)《關于深入實施“人工智能+”行動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日前正式發布,明確提出推動軟件信息服務企業智能化轉型,重構產品形態和服務模式,培育人工智能應用服務商,發展“模型即服務”“智能體即服務”等新模式,打造人工智能應用服務鏈。

宇信科技(300674)首席技術官張寧日前接受新華財經專訪時表示,AI智能體(AI Agent)作為一種新興的技術范式,正在金融科技領域展現出成為下一代核心競爭力的潛力。銀行業這一始終處于技術演進前沿的領域,面臨著客戶需求日益多樣化、運營成本持續上升,行業競爭不斷加劇等挑戰,更需要引入高效的技術手段以提升服務能力和運營效率。

張寧認為,

與廣泛認知的大語言模型(LLM)和機器人流程自動化(RPA)相比,AI智能體體現出更高的系統整合性與自主能力。LLM提供了認知與生成能力,RPA擅長自動化執行重復任務,而AI智能體則融合二者,具備環境感知、任務規劃、自主決策、記憶與工具調用等綜合能力,推動銀行業務實現從“自動化”向“自主化”轉變。

“AI Agent的落地不僅是技術升級,更帶來認知層面的轉變。”張寧指出,未來的工作崗位將更加強調人機協作:既被智能體驅動,也驅動智能體。這一變化要求銀行管理者重新審視技術與人力資源的關系,并接納一種更加貼近人類思維的新型開發范式。

傳統軟件開發基于確定性需求和明確邏輯,而AI Agent的開發則強調智能化與業務深度融合。張寧指出,開發者不僅需掌握技術,還需深入理解業務流程,將人類如何思考、學習與管理的邏輯融入系統設計中。

“關鍵是要想清楚人是如何完成工作的。”張寧表示,正因如此,AI Agent不應被視作孤立的功能模塊,而更像是一位可持續進化、可被管理的“數字員工”。

記者了解到,在推進AI Agent落地過程中,宇信科技將其核心定位為“知識驅動”,即基于對客戶業務和行業知識的深度理解構建系統。

在信貸業務中,AI Agent可自動化處理大量無序掃描文件,完成自動分類、排版與信息提取。張寧介紹,該系統能夠識別文件類型、整理多頁合同,提取如企業名稱、收入等關鍵信息,并實現信息溯源,明確數據來源,保障數據的準確性與可信度。

在數據業務方面,宇信科技通過自研的ChatBI平臺,不僅將自然語言轉化為分析語言,還能主動為管理者推送數據,將業務問題轉化為可分析的知識結構。該平臺能夠預判分析需求,主動推薦后續問題,幫助業務人員降低使用門檻,實現從“詢問數據”到“運用數據”的轉變。

張寧表示,

在手機銀行應用中,AI Agent的價值不僅在于以對話替代菜單,更體現在“主動服務”與“個性化”上。傳統菜單界面難以捕捉客戶模糊或潛在需求,而AI Agent可通過持續交互深入理解客戶意圖,提供定制化服務,其目標不僅是解決問題,更是不斷發掘客戶的真實需求。

為了將上述技術能力有效落地,宇信科技制定了圍繞四個維度的具體策略:產品上聚焦單點場景落地,逐個突破;商務上采取靈活模式,包括項目投標、試用與共同研發,以沉淀實際案例;客戶層面深入溝通,理解其運營機制;伙伴策略方面,與生態伙伴分工協作——宇信專注場景落地,伙伴提供通用能力。此外,宇信還協助客戶制定長期AI建設規劃,通過業務試用、投產驗證、人機協同和知識迭代等環節,持續優化AI能力。

張寧認為,未來金融領域的AI Agent將更加精細化,更強調多智能體協作,最終形成知識驅動的整體能力。這一轉型并非一蹴而就,需要科技公司深入理解“AI+”內涵,銀行管理者積極應對不確定性,雙方共同推動AI智能體實現從“自動化”到“自主化”、從“功能開發”到“知識驅動”的演進。

標簽: 財經頻道 財經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