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在資本市場走勢向好、交投活躍的背景下,券商積極通過發行債券的方式補充資本金,以把握發展機遇、拓展業績增長空間。同花順iFinD數據顯示,今年以來截至11月12日(按發行起始日計,下同),券商合計發債1.6萬億元,同比增長62.34%。
券商發債升溫
(資料圖)
通過發行債券進行融資,是券商提升資本實力和市場競爭力的重要途徑。近日,多家券商獲批發行百億元級別的大額債券。例如,11月11日晚間,中信證券發布公告稱,已收到中國證監會批復,同意公司向專業投資者公開發行面值余額不超過500億元的短期公司債券。
整體來看,今年以來,券商積極借助發行債券來補充資本金。數據顯示,截至11月12日,年內已有73家券商合計發行債券1.6萬億元。其中,年內券商發行證券公司債444只,募資規模為9607.8億元;發行證券公司次級債97只,募資規模為1559.39億元;發行證券公司短期融資券281只,募資規模為4876.7億元。
西部金融研究院院長陳銀華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今年券商發債規模同比顯著增長,受多重因素推動。其一,當前市場流動性充裕,利率水平較低,在此情形下,發行債券的融資成本較低,因此券商更傾向于通過發行債券置換高成本存量債務、補充營運資金。其二,債市‘科技板’啟航直接推動了券商發債規模增長。其三,今年以來資本市場走勢向好,券商需要增強資本實力以支撐業務發展。預計隨著資本市場改革的持續深化和券商重資本業務的進一步拓展,券商發債行為將保持活躍。”
從單家公司的發債規模來看,年內發債規模居首的券商為中國銀河,已發行債券1269億元;其次是華泰證券,年內發行債券1219億元;國泰海通、廣發證券、中信證券、招商證券年內發債規模分別為1142億元、949.5億元、877億元、820億元。
募資用途方面,券商發行債券募集到的資金,主要用于償還到期債務、補充公司運營所需流動資金等。
“充足的資本金是券商穩健經營的‘壓艙石’和業務拓展的有力‘引擎’。”陳銀華表示,以凈資本和流動性為核心的風險控制指標體系,客觀上要求券商持續補充資本。券商積極通過發債方式補充資本金,有助于增強抗風險能力和市場競爭力,提升兩融、自營、做市等重資本業務的盈利水平,優化資本結構,增強財務穩健性。
科創債發行踴躍
值得關注的是,今年5月份債市“科技板”落地后,券商積極響應政策號召,踴躍發行科創債,引導更多資金活水流入科創領域。Wind資訊數據顯示,自5月7日中國人民銀行、中國證監會聯合發布關于支持發行科創債有關事宜的公告以來,已有45家券商成功發行了58只科創債,合計發行規模達789.7億元。
從市場反響來看,投資者對券商科創債的認購熱情較高。據統計,上述券商科創債的平均超額認購倍數為3.8倍,其中,超額認購倍數最高的一只券商科創債,其超額認購倍數達8.17倍。在業內機構發行規模方面,5月7日以來,招商證券科創債發行規模居首,達150億元;其次是國泰海通,發行科創債139億元;中信證券發行科創債97億元;中國銀河、平安證券、中銀證券均發行科創債30億元。
除發行科創債外,券商還在承銷、做市等環節積極發力,推動科創債市場有序發展、穩步擴容。在承銷方面,5月7日以來,已有76家券商參與到科創債的承銷工作中,總承銷金額達8236.88億元。其中,承銷金額位居前三的券商依次為中信證券、中信建投、國泰海通,承銷金額分別為1469.36億元、1259.43億元、877.33億元。
在做市方面,券商積極發揮專業優勢,為科創債市場注入流動性。例如,華泰證券持續加大科創債做市力度,已累計為超200只科創債提供做市服務,通過開展雙邊報價、創設科創債籃子等舉措,降低科技企業融資成本。中國銀河則依托自研交易系統,著力提升做市報價刷新頻率及定價效率,持續為科創債提供穩定優質的雙邊報價,助力提升科創債市場流動性。
“券商積極布局科創債業務,有助于實現從‘單一節點’到‘全鏈條生態’的業務拓展,打造新的盈利增長曲線。”東吳證券固收首席分析師李勇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通過開展科創債相關服務,券商不僅可以利用自有資金或資管產品與科創債資金進行協同投資,將服務從“債”的領域延伸到“股”的領域,放大資金效能;而且可以為投行、研究、財富管理等業務儲備豐富的客戶資源,通過全生命周期服務分享科創企業成長紅利。整體而言,科創債業務的復雜性將倒逼券商持續升級核心服務能力,進一步打造專業化壁壘,以構筑競爭優勢。
營業執照公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