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奮斗華章 勞動風采”,我們來認識逐夢藍天的“航空工匠”鄭建文。


【資料圖】

全國勞動模范新鄉航空工業(集團)有限公司氣源產線班組長 鄭建文:我們的目標是想通過搞自動化提升,實現我們裝試過程全自動化、無人化。

現場:我比較擔心工具下壓會對螺釘表面造成劃傷……

記者見到鄭建文時,他正和同事測試協作機器人的模擬裝配動作,這是為提升生產線自動化水平而新增的應用場景。

全國勞動模范新鄉航空工業(集團)有限公司氣源產線班組長 鄭建文:我們原來是純手工的作業模式,沒有一個明確的判定標準,我們就想通過建設產線,做一些自動化的提升,讓我們產品的生產效率更高,質量輸出更加穩定,更加具體化可量化。

航空零部件“個性”獨特,大多形狀很不規則。怎樣兼顧標準和個性呢?

全國勞動模范新鄉航空工業(集團)有限公司氣源產線班組長 鄭建文:每個產品和每個零組件它都有自己的“脾氣”,要想實現自動化,必須得和設備進行“對話”和“交流”,讓它成為我的“徒弟”,然后把我的技能傳授給它。

鄭建文首先面臨的困難就是:缺少可以匹配的設備,必須從零做起搞研發。

全國勞動模范新鄉航空工業(集團)有限公司氣源產線班組長 鄭建文:我們就自己畫圖紙,自己買零配件,自己去做產品、去組裝調試,最終把它組成一個我們需要的自動化設備。

歷經兩年攻堅,新航集團首條自動化產線終于建成。他們邊摸索邊改進,梳理并解決176項問題,實現了膜片、涂膠、鉚接等多項自動化和信息化的創新改善。

鄭建文負責的是柔性產線,為了讓一線加工人員能看懂會操作,鄭建文把上百頁的產品作業指導書簡化為一張圖解,大大提升了組裝標準化水平。目前,自動化產線適配產品類型已從5種拓展至30種。

全國勞動模范新鄉航空工業(集團)有限公司氣源產線班組長 鄭建文:我們新產線投入使用之后,我們的操作人員比原來減少了有三分之一,單個產品的工時下降了有40%,全年低級錯誤0發生,現在每個月我們班組可以產出產值3000萬元以上。

十二年來,鄭建文攻克三十多項航空制造難題,完成了從傳統裝配工到智能生產線“總設計師”的轉型跨越。

標簽: 鄭建文 自動化 航空工業 勞動模范 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