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蘭州市城關區和政西街社區,路面干凈、管線規整,轄區居民圍坐在一起曬太陽、拉家常。
“以前這兒都是商戶,現在這段馬路整潔漂亮,吃完飯出來散散步,心情都好了。每到春天,兩邊的牽牛花盛開,這兒更漂亮了!”王翠華老人在這里住了十多年,幾年來轄區的變化,她感受深刻。
和王翠華老人一樣感受到變化的還有轄區四角樓的住戶陳瑞林。
陳瑞林告訴記者,和政西街社區大部分是老舊樓院,以前沒有規劃停車位,車輛隨意停在路邊,影響居民出行。
為了方便居民出行,社區工作人員利用主干道旁閑置邊角地帶,劃設清晰的機動車停車位,同時用彩色標線明確分隔非機動車停放區,既避免占用人行通道,又確保消防通道時刻暢通。
“如今走在社區的街巷里,出門能順暢走路,回家能快速找到車位,再也不用為停車發愁了。”陳瑞林滿意地說。
轄區益壽園門球場內,今年77歲的轄區居民楊紹章和門球愛好者正在切磋球技。
“社區對老門球場進行了翻修,門球場里的休息室也更換了暖氣管道,冬天的時候暖氣很熱乎,打完球歇會兒特別舒服。”楊大爺笑著說,社區還在30號樓院專門建了老年活動室,墻刷得雪白,窗戶擦得透亮,里面擺了桌椅、書架……社區里的老年人,清晨可以在門球場打球,上午能去活動室看書、下棋,下午在社區小廣場聊天、曬太陽,傍晚還能跟著社區舞蹈隊跳廣場舞,豐富的活動場所讓大家的晚年生活充實又愜意。
這些變化,正是和政西街社區“一刻鐘社區生活圈”建設成果的生動體現。
近年來,和政西街社區緊緊圍繞“十四五”規劃部署,以居民需求為導向,不斷完善社區基礎設施建設,優化社區服務功能,從解決居民“停車難、環境差”等急難愁盼問題入手,逐步構建起覆蓋教育、醫療、養老、購物、文化等多個領域的便民服務網絡,讓居民在“15分鐘”范圍內,就能享受到便捷、優質的服務,實現了“小事不出社區,大事有人幫辦”。如今的和政西街社區,不僅有整潔有序的居住環境、完善的配套設施,更有貼心周到的社區服務,居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提升。
在張掖路街道山字石社區,居民同樣對“一刻鐘生活圈”贊不絕口。
每當晨練結束后,居民羅素梅總會順路去菜市場,購買新鮮的蔬菜。“出了小區大門,步行幾分鐘就能到公園和菜市場,一公里內餐館、醫院、超市一應俱全。看病、購物、辦事,都能在社區內輕松完成,特別方便!”羅素梅細數著生活里的“小便利”,臉上滿是笑意。
在山字石社區黨群服務中心,一張詳細記錄社區各項便民服務設施的“便民生活地圖”映入眼簾。地圖以社區黨群服務中心為圓心,分別以步行5分鐘、10分鐘、15分鐘為半徑,將醫院、餐館、商場、菜市場等地點一一標注,清晰明了。
山字石社區以居民需求為導向,全力推進“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建設,以居民居住地為中心,步行15分鐘為半徑,串聯起購物、餐飲、養老、托育、醫療、文化等多元服務。五年來,社區通過不斷引入資源、拓寬服務半徑,將“便民生活圈”從一張簡單的指引地圖升級為涵蓋生活方方面面的貼心服務,讓“家門口的幸福”從美好愿景變為現實。
“居民需要什么我們就引入什么,努力讓轄區各單位的‘服務圈’不斷擴大。”山字石社區黨委書記王婷表示,“十五五”期間,山字石社區將廣泛征集居民意見,繼續對接各類資源,用心用情做好為民服務,讓這張“便民生活地圖”更加貼合居民的所需所想所盼。(記者 王君潔)
標簽:
營業執照公示信息